当前位置: | SJB世界杯·(中国)集团,SJB世界杯·(中国)集团 | > 资讯中心 > 一线动态 > 轨道交通公司 > 事业部动态 |
安全筑基,管理赋能——深圳地铁15号线十工区创新班组安全建设模式 | |||||
| |||||
作为粤港澳大湾区轨道交通网络的重要动脉,深圳地铁15号线建设正全速推进。自启动建设以来,水电八局承建的深圳地铁15号线十工区项目以“安全筑基,管理赋能”为核心理念,响应股份公司及工程局强化班组安全建设系列部署要求,积极探索具有轨道交通施工特色的班组安全建设路径,通过制度创新、模式创新、机制创新和管理创新,构建全员参与、全过程管控、全方位落实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,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安全管理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经验。 制度筑基,打造标准化的安全管控体系 “无规矩不成方圆,制度是安全管理的根本抓手。”项目经理吴智在项目安全管理专题会上强调。开工以来,深圳地铁15号线十工区项目部以工程局班组安全建设标准化为蓝本,结合盾构掘进、深基坑施工等高风险作业特点,创新编制《班组安全管理实施细则》,将安全规范细化为6大类26项操作细则,涵盖班前教育、作业交底、应急处置等全流程,内容细致全面,流程图清晰,附表齐全,为管理班组奠实了理论基础。 针对地铁施工交叉作业多、环境复杂的特点,项目团队实行“网格化责任矩阵”管理,将施工区域划分为多个网格单元,每个网格设置“值班工程师+专职安全员+队部网格员”三重监管体系。在班组作业过程中,实施作业人员差异化管理,通过班组长佩戴上岗证、群众安全员佩戴袖标、作业人员穿戴不同颜色反光马甲等方式,对班组长、群众安全员、特种作业人员、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进行重点区分监管。自班组安全管理制度实施以来,项目安全隐患大幅降低,同类工序作业效率提高20%。 群防群治,构建全员参与的安全共同体 “老李,这边的氧气瓶未设置防倾倒措施!”“老王,这边的灭火器使用后记得及时补充。”在深度26米的基坑内,群众安全员刘师傅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督促整改,这是深圳地铁15号线十工区项目推行的“1+N”群众安全员制度的生动实践。按照项目规定,30人以上班组配备兼职群众安全员,每人负责所在工作面10人左右,所有班组成员均需通过安全能力认证考核。截至目前,项目部已有17名一线工人取得群众安全员资格,施工现场逐步形成“专职安全员抓体系、群众安全员盯现场、全体工人共监督”的三级防控网络。 同时,为进一步激发工人参与热情,项目部为群众安全员设置专项奖金,对担任群众安全员的作业人员每周进行考核,通过考核的安全员发放安全津贴,考核未通过则取消群众安全员资格,通过制度的激励,不仅使项目作业人员参与群众安全员竞选的热情高涨,在日常作业中,作业人员也能更加注重规范操作以及隐患主动发现,主动整改,极大地减少了事故发生率。 奖罚分明,建立动态化的安全激励机制 深圳地铁15号线十工区项目创造性实施“安全行为奖励”制度,工人规范佩戴PPE、主动排除隐患等主动规范行为可进行积分奖励,根据累计积分靠前的情况,每个班组评选1名“安全行为之星”;同时项目部根据班组安全作业、文明施工、“班前会”、“班后5分钟”等制度的执行情况,评选“安全生产先进班组”,给予相应奖励。施工过程中,项目部严格执行“三色预警”制度,设置违规行为重点处罚表,明确违规处罚金额,将班组人员或班组长的违规行为,记入该班组的安全管理档案。 项目部所实行的“胡萝卜+大棒”管理策略成效显著,截至目前,项目累计评选“安全行为之星”82人次,“安全生产先进班组”12个,今年一季度同期违规行为同比下降42%。 管理赋能,推动自营模式落地生根 “安全管理不能停留在纸面上,必须落实到每个作业面、每道工序中。”安全总监程祯进多次在早班会上反复强调。深圳地铁15号线十工区项目全面推行自营班组管理模式,管理人员实行“三同三带”工作法,即与工人同开班前会、同吃工作餐、同上工作面,带着标准示范、带着问题整改、带着温度管理。项目班子成员每周至少一次“沉浸式”跟班作业,各部门每晚轮流在营地培训室开设“专项培训课堂”,真正实现管理力量下沉到一线。 为破解传统分包模式下“以包代管”的顽疾,项目部建立“班组直管”机制,将所有劳务人员纳入项目部实名制系统,班组长参与项目部周例会及每日碰头会。在盾构机吊装下井关键期,项目组建“党员先锋队”“青年突击队”,24小时连续跟班督导,“蛟龙1号”盾构机顺利吊装下井,实现“零事故、零缺陷”。 截至今年4月,深圳地铁15号线十工区项目已实现安全生产500余天,多次迎接行业观摩。项目部创新实践的班组安全建设模式,不仅为超大型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提供了安全管理样板,也彰显了新时代建筑企业“生命至上、安全发展”的责任担当。后续,项目部将持续推动班组安全建设走深走实,筑牢深圳地铁15号线建设安全防线,为深圳“双区建设”谱写新的安全华章。 | |||||
【打印】 【关闭】 |